自信心的培养
我的好友小鹿是位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大学成绩一路都是4.0。毕业后去了家不错的公司,平时工作努力认真,但最近在公司却发生了一件让她十分郁闷的事情。
前一阵,她们公司在国外开了一个新项目,需要派一位英语能力强的同事去负责,本来老板想派她去,但小鹿担心自己英语水平不够好,怕把项目搞砸了。
在她犹犹豫豫中,另一位同事主动请缨,后来项目进展顺利,那位同事不仅拿了项目奖金还升了一级。
然而最最令人心塞的是,在茶水间一次无意的闲谈中小鹿才得知原来同事英语只是4级勉强及格,而自己明明6级588分......
(Image is from helena perez garcia)
我特别能懂小鹿的焦虑和失落,毕竟我们都曾因没信心错过很本该属于我们的机会。她错失了一次升职加薪的机会,而我曾错过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有一次,我在朋友聚会上偶遇了一位心仪的小哥哥,当晚心砰砰跳地互加了微信。
刚开始他经常主动给我发话,但我每次都要纠结半天不知道怎么回,微信里看起来云淡风轻的几个字,其实自己在手机里删了改、改了删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遍才闭着眼睛点地发送。
后来他试着约我出来几次,由于太担心自己会表现不好让对方失望,我就一直找借口拖着没去,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我知道我又错过了一个喜欢的人。
(Image is from helena perez garcia)
之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A明明能够胜任的工作,她却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我遇到心仪的人,却认为自己不够好而不敢去面对?
为什么别人都对我们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却觉得自己不行?
后来看了很多心理学的书才知道,人们之所以没信心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而是掉入了“认知误区”,就仿佛是戴上了有色眼镜看自己,我们只能看到自己的错,却看不到自己优秀的证据。
除此之外,我们在评价他人的时候,更倾向于肯定对方,看到别人积极得意的一面,而在幻想中把别人抬高,把自己放低。
更重要的是,心理学家发现大多数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里,其实都曾感受过自信心带来的困惑和痛苦。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认知误区?
这种习惯性自我批判和不敢肯定自己的有一部分是跟我们童年时期的经历有关。
一些负面的体验让我们在最初的潜意识中埋下了“我不够好”的种子。我们害怕肯定自己,认为如果肯定自己便是说明自己太骄傲了。当别人夸赞我们时,我们内心会出现强烈的冲突感,慌乱中我们只能对自己说“他只是随口一说,不是真的”。
而当别人批评我们时,我们却很容易接受,心理会说“他说的是对的,我就是这样的人”,因此又重新巩固了“我不够好”的意识。
我们无法简单地通过每天鼓励自己就变得有自信,我们也无法靠读几段鸡汤来缓解我们的焦虑,因为自信心的背后涉及了很多复杂的心理学逻辑。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心理方面的困扰,可以通过电话010-88680603或在线咨询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给予您专业的解答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