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涉及大脑功能活动异常的疾病都称之为“心理疾病” ,又称为“心理障碍”或“精神障碍”,因此心理疾病种类繁多。根据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否有一个直接明确的外在因素,心理疾病分为:
1. 脑器质性心理障碍:比如脑外伤、中风、癫痫、脑炎等脑部的疾病都可以引发精神活动的异常;
2.躯体疾病所致心理障碍:比如糖尿病、甲亢、肝病等躯体疾病影响到大脑功能继而出现精神活动的异常表现;
3. 使用精神活性(成瘾性)物质所致心理疾病:比如可卡因、大麻、海洛因等毒品以及烟草、酒精等都可以促使使用者出现精神异常。
4. 功能性心理疾病:通过躯体检查、化验、物理检查以及病史的收集,在排除了以上器质性以及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后,可以归入功能性心理疾病的范畴。常见种类有:
1)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精神病性障碍:这类患者的思维、情感反应和行为表现明显不协调,并且脱离现实,常伴有幻觉和妄想,多无自知力,拒绝治疗。
2)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这类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持续低落或高涨,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异常,病情严重时丧失自知力,拒绝治疗。
3)焦虑障碍、强迫障碍等神经症水平的心理疾病:这类患者以强烈的焦虑、恐惧、强迫等情绪体验为主要临床表现,内心痛苦,自知力多存在,主动寻求帮助和治疗。
4)疑病症、转换障碍等以躯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这类患者的主要问题表面上是躯体症状,他们往往否认心理问题的存在,过度强调自己的躯体不适,内心痛苦,伴有过度就医行为。
5) 创伤后应激反应、急性应激反应、适应障碍、分离障碍等与创伤或生活事件有关的心理疾病,其中分离障碍又称为“癔症”,罹患这类心理疾病的个体在发病前明显明显经历了一些特别的事件,创伤性事件如天灾人祸,生活事件如升学、就业、结婚、人际冲突等。
6)人格障碍:这类心理疾病的特点是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长久的偏离了正常模式,与其社会文化背景不相符合。给个体或者他人及社会带来痛苦和伤害。
7)进食障碍,包括暴食症、厌食症,睡眠障碍、性功能失调等生理障碍多数是心理疾病的表现。
8)起病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如儿童孤独症、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抽动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
(作者:黄建军)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心理方面的困扰,可以通过电话010-88680603或在线咨询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给予您专业的解答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