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正是学知识长本领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孩子的学习过程并不顺利,出现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不主动完成作业、迷恋网络、一到上学时间或进了学校就出现头痛等躯体不适、上课睡觉、甚至到后来干脆辍学等一系列厌学情绪和行为。
在接触的大量儿童青少年案例中,厌学是最多的主题。那么,学生厌学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与孩子进行共情,走进孩子的内心,恢复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些家长面对厌学的孩子,要么打要么骂,这往往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找我们的时候,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不是治疗孩子,而是帮助修复他们的家庭关系。
我们要了解与厌学相关的情绪:1)厌恶;2)紧张、焦虑甚至恐惧;3)抑郁;4)愤怒;
当我们理解了与厌学相关的情绪,就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而不是一味强迫他们学习,因为越是强迫,他们的负面情绪越强烈,引发的自我保护性回避行为越明显。因此,我们要试图与孩子沟通,去感受他们的感受。让他们精神上不再孤独,不再被否定,这样才会出现好转的迹象。
其次,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分析厌学的原因和策略
厌学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厌学有各种深层原因。学不会、记不住、没兴趣、老师讲的不好、同学欺负、怕考试……厌学的孩子们会有一堆的理由拿出来。其实,还有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较弱,缺乏自主性,缺乏自信与梦想。厌学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但往往带有一定的自我伤害性。
孩子表现出厌学的情绪和行为,则是最佳的心理辅导的时刻。若是学不会,是不是更要投入到学习中,才能弥补学不会的状况,从而培养出锲而不舍的意志力?若是老师讲的不好,是不是更应该发挥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再过多的依赖老师?把坏事变成好事。若是同学欺负,我们是否更应该发展出一种能力来面对同学的欺负,承受委屈、澄清误会、进行辩解和对抗,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强大?等等,我们耐心的陪伴孩子经历这些困难,做好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素质就会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升。
目前无论是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虽然倡导素质教育,部分家长和老师还是过于关注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和名次,以至于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同时忽略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忽略了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优良品格的塑造。孩子的梦想都变成了“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以后不要吃苦受罪”等。这是多么可怕的误导。孩子的梦想应该是“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跳出“以成绩和名次论英雄”的教育误区,我们就会更关注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这无疑会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实用性,也不至于一味否定孩子了,如此一来,自觉学习的行为也会逐渐建立起来。
最后,家长要不断提升养育技能、同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厌学有轻有重,如果孩子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明显,甚至出现躯体不适的反应,或者拒绝上学和辍学,家长应及时带孩子找心理老师、心理医生及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评估和心理疏导,一些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向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也会让孩子表现出厌学。如果确诊为精神及心理疾病,就要积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能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能否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是帮助厌学孩子重塑学习兴趣和信心非常关键的部分。
每个厌学的孩子都有权利也都有希望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心理方面的困扰,可以通过电话010-88680603或在线咨询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给予您专业的解答和帮助。